在职场,一般薪酬都是保密的,公司也不允许员工之间讨论薪资,但同事相处之间,闲聊时比较难避免谈论工资的事情,如果你不小心发现,自己的工资比同岗位的人工资低,你会怎么办?
遇到“同工不同酬”职场人如何应对?
1、坦然接受现实,分析内在原因
如果遇到“工作内容相同但薪酬不同”的情况,职场人首先需要摆正心态,坦然接受。
要知道大多数职场人都会遇到所谓的“同工不同酬”,究其原因,很可能是根本“不同工”。所以别急着下定论,先冷静下来,浮躁的情绪只会让人错过看透问题本质的时机。
冷静下来之后,职场人应该学会分析其中的内在原因。相同的岗位和工作内容,为什么他比我工资高?他身上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,比如汇报工作及时、分配任务科学,或者是沟通能力强、人际关系处理得当等。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会看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稀缺的能力,它往往需要宽容博大的胸怀和细致入微的观察。
观察到别人的优点后,职场人就可以尝试从细节着手,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,逐渐向优秀的品质靠拢,潜移默化地改善自身。
2、学会横向对比,关注自我提升
人是群居动物,不可能不和别人比较,我们只有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,才能逐渐明晰自己的水平和方向。
但同样是对比,有人能从中得到有效信息改变自己,有人只是在盲目的对比中变得压抑和愤怒。职场中,横向对比的心态和方式都至关重要。
戴维·迈尔斯在《社会心理学》一书中说过:避免不了对比的情况下就要学会对比,学会对比才能提高自尊感和幸福感。
学会对比,可以让职场人更清楚自己的价值,可以更好地树立自信,也能学会取长补短、提升自己的价值。
对于提升个人价值来说,不断的学习是最关键的,这比和同事比工资的意义要大的多。如果自己薪酬不够高,那可以学习新的知识,探索新领域,扩展认知面,寻求更多可能性,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,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。
3、审时度势,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
对职场人来说,学会审时度势,分析领导的想法和公司的现状,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。比如有的同事靠送礼等方式拿到了较高的薪酬,或者是领导给关系户开小灶,这种类型的同工不同酬就需要分情况对待了。
当然,尽管大部分“同工不同酬”的情况都不是绝对的“同工”,如果职场人分析后认定自己的情况确实属于法律范围内的“同工不同酬”,那么可以申请劳动仲裁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。
在有关同工不同酬的劳动仲裁真实案例中,最常见的就是劳务派遣员工和用人单位员工的同工不同酬现象,劳务派遣员工往往承担了更辛苦的工作,甚至创造了更大的价值,却不能得到与之对应的薪酬。
在提出劳动仲裁时,劳务派遣员工最重要的就是收集资料证明自己和用人单位员工的“同工”情况,包括相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、付出了相同的劳动量,并取得了相同的工作业绩或是产出。如果证据不充分,不能证明“同工”,那劳动仲裁委员会大概率不会判“同酬”。
“同工不同酬”是职场中的常见现象,职场人应该先根据具体情况,分析自己的处境,如果是自己能力不足,那就积极学习,向薪酬高的同事看齐,如果确定自己遇到了差别待遇,就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。
面对“同工不同酬”的普遍出现,提升自己的时间成本才是治本之道。紧跟时代,终身学习,提高自己的职场存在感,这样才能在下一次遇到“同工不同酬”时,把自己变成薪酬更高的一方。
2